3月4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任发言人娄勤俭发布大会议程和有关安排,并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一届人大及常委会履职首年的工作、立法工作等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此外,娄勤俭还回应了记者关切的国防支出、国债、科技竞争、中美关系等热点话题。
新京报讯 3月4日中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娄勤俭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于3月5日上午开幕,3月11日下午闭幕,会期7天,共安排三次全体会议。
会议期间将安排“部长通道”等采访
娄勤俭介绍,本次大会议程共有七项,包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议案等。
会议期间将举行三场记者会,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就外交、经济、民生等主题回答记者的提问。此外,还将安排“代表通道”“部长通道”采访活动。
关于大会的准备情况,娄勤俭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实有代表2956名,目前已有2897名代表向大会报到。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今年将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抓立法
谈及过去一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相关工作,娄勤俭介绍,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在2023年实现良好开局。在立法方面,编制完成立法规划,统筹安排本届五年立法任务,规划包含130件项目,其中一类项目79件、二类项目51件。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决定提请大会审议法律案1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件,正在审议中的法律案有18件。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法律的实施,在2023年开展了5项执法检查,涉及种子法、安全生产法等多部法律。
今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立法?娄勤俭介绍,今年将围绕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抓立法,如制定关税法、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完善现行法律的涉外条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组织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制定学位法、学前教育法,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等。
“总的看,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娄勤俭表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稳中求进推动立法工作,以高质量立法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议程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审查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审查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议案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 回应
大会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
娄勤俭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统筹考虑,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
娄勤俭说,去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大会发言人邀请新一届国务院总理李强同志出席了记者会。李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就媒体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问题以及政府自身建设作了深入阐述,也明确整个任期的工作思路。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即将开幕,李强总理将作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将向大会书面提交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娄勤俭说,社会的主要关切在上述三个报告中都有具体的回应。这三个报告经大会通过后,将向社会公布,媒体和公众都能很方便地了解相关内容。同时,大会新闻中心将增加部长记者会、“部长通道”的场次和出席人数,邀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就外交、经济、民生等主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权威解读有关政策措施,对社会关注问题作深入解读和说明。此外,还将举行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办好“代表通道”等,为中外记者提供更多的采访机会。
“统筹考虑以上安排,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娄勤俭说。
国务院组织法
大会将审议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
在回答媒体关于本次大会的议程——审议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有关问题时,娄勤俭介绍,国务院组织法是关于国务院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现行的国务院组织法是由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40多年来,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娄勤俭说,党的二十大对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提请本次会议审议。
娄勤俭表示,修订草案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总的看,此次修订以法律形式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精神。
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明确国务院的性质地位和国务院工作的指导思想;二是完善国务院机构及其职权相关规定;三是健全国务院会议制度;四是增加国务院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制度措施。
反间谍法
坚持在法治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针对有外媒认为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扩大了间谍行为的范畴,娄勤俭说:“我要特别强调,这是对反间谍法的错误解读。”
娄勤俭说,大家可以仔细读一下条文,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并没有扩大间谍行为的范围,而是在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合理借鉴各国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间谍行为的定义,明确了非法行为和合法行为的界限,增强了外国企业和外国人在华投资、工作、生活的确定性和安全感,不针对商业往来、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正常活动。“我们反对通过曲解反间谍法抹黑破坏中国营商环境的行径。”
娄勤俭介绍,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和修改了多部涉外法律,为保护在华外国人和境外企业、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他表示,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发展对外关系、促进友好交往,欢迎并吸引外国人和境外企业、组织来华商贸投资、交流合作。对这一点,中国的态度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中国将坚持在法治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不断夯实高水平开放的法治根基。
香港基本法
全力支持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工作
自2020年全国人大通过香港国安法后,特区政府已于今年2月28日完成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公众咨询。
对此,娄勤俭表示,尽早完成香港基本法规定的维护国家安全立法,是香港特区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也是特区落实香港基本法、全国人大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以及香港国安法有关规定的法定义务。
娄勤俭说,这项立法与香港国安法有效衔接,与香港其他法律融会贯通,共同构成系统完善的维护国家安全法律体系,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保障香港全体居民的根本福祉,有利于保护世界各地来香港投资的利益,确保香港长治久安,“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力支持香港特区做好有关立法工作。”
娄勤俭表示,未来,中央将继续支持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发挥好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使香港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更加繁荣昌盛。
国防支出
中国总体保持国防支出合理稳定增长
针对媒体关注的“国防预算”问题,娄勤俭说,每年的国防支出预算都纳入政府预算草案。根据大会议程,本次大会也将审查政府预算草案报告,之后对外公布。
娄勤俭说,近年来,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更好履行大国国际责任义务,中国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总体保持国防支出合理稳定增长,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我想强调的是,与美国等军事大国相比,中国的国防支出无论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还是国民人均国防费、军人人均国防费等,一直都是比较低的。”娄勤俭说,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愿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中美关系
希望美方遵信守诺 落实两国元首共识
谈到中美关系,娄勤俭表示,中方的态度一以贯之,就是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遵信守诺,从旧金山再出发,筑牢中美关系“五个共同”重要支柱,把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共识和愿景落到实处。
“在中国老百姓的印象中,经常看到一些美国国会议员抛出反华议案,采取针对中国机构、企业和公民的反华言行,甚至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娄勤俭说,这些做法,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正当权益,干扰两国正常的交往合作。对此,中国全国人大也通过发表声明等方式,明确表达了中方坚决反对的立场和态度。
娄勤俭表示,过去几年来,虽然遭遇了多重困难,但中美立法机构仍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着接触。今年是两国建交45周年,双方立法机构还是要多来往、多对话、多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为中美关系平稳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科技竞争
开放合作才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正确选择
谈到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问题,娄勤俭说,中国主张,开放合作才是探索科学前沿、推动科技发展的正确选择,科技竞技场应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只会阻碍全球科技进步,损害全球产业发展,拉大全球发展鸿沟。
同时,他表示,“我们提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是要关起门来搞研发,而是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增发国债
持续监督增发国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去年夏天,我国多地遭受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灾害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作出全面部署。国务院提出增发1万亿元国债,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相应调整2023年中央财政预算。
娄勤俭介绍,去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目前,2023年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全部下达完毕,支持项目15000多个,切实保障和改善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的民生。“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持续监督增发国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督促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好,用出实效。”
■ 观察
娄勤俭成为全国人代会第十位大会发言人
娄勤俭现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此次是他首次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言人主持新闻发布会。
发言人制度由法律规定,每任发言人由大会主席团会议表决指定。为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设立发言人,发言人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首任大会发言人要追溯到1983年。当年,为使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及成就,了解中国人大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情况,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召开前举行了全国人代会历史上的首次新闻发布会,曾涛成为首任发言人。
从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起,发言人的制度被延续下来。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将全国人代会新闻发布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议事规则明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设发言人。
表决指定大会发言人,通常是在大会主席团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经预备会议选举产生的大会主席团的第一次会议要推选常务主席,表决大会副秘书长和大会发言人。
在本次发布会上,主持人金晴中介绍,刚刚召开的大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指定了娄勤俭为大会发言人。
202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发言人制度又有发展。2020年5月,在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前夕,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业遂介绍有关工作时说,“为积极回应媒体记者和社会的关切,各代表团今年将设立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布本团重要信息,代表团的新闻联络员将积极协助中外记者联系采访。”
当年,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明确“代表团可以根据需要设发言人”。
担任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言人的都有谁?
在娄勤俭之前,共有曾涛、姚广、周觉、曾建徽、姜恩柱、李肇星、傅莹、张业遂、王超等九人先后担任全国人代会发言人。
娄勤俭是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历任工信部副部长,陕西省省长、省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等职务。2021年10月,娄勤俭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3年3月起,娄勤俭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第九届全国人大开始,大会发言人多由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曾建徽、姜恩柱、李肇星、傅莹、张业遂五位发言人同时也都是当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A04-A05版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 吴为
学位法学前教育两会 相关新闻加载中上一篇 挑选柚子有技巧 圆头皮薄肉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