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东新闻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传承国家非遗!对话非遗传人!安徽理工大学“承嬗”团队前往聊城市开展三下乡活动

山东新闻资讯网聊城8月7日电(通讯员:王锦阳 刘金 娄苏珂)

导语: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文化自强”的战略方针,助力乡村振兴,实地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是从有自知之明、有坚定信念,到有目标方向的过程”的重要讲话精神。安徽理工大学“承嬗”社会实践团在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团委书记陈阳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8月2日到8月5日,前往山东省聊城市,学习调研东昌府木版年画、东昌葫芦雕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道口铺党委委员杨建峰同志交流对话,拜访东昌府木版年画传承人郭春奎老师、郭贵阳老师,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与定远寨镇人大主任王海生同志、副镇长胡玉坤同志、人大副主任郭书荣同志、团委书记刘明洋同志会面,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为主题的定远寨镇民俗文化电商基地成立“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美育社会实践基地”、“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随后团队成员来到山东省冠县东街学校,向小朋友们开展以“非遗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公益课堂活动,带领小朋友们体验国家级非遗“郎庄面塑”。

图 1 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美育基地授牌仪式(张邦正 摄)

2023年8月3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山东省聊城市道口铺和黄寨子,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传承人郭春奎老师、郭贵阳老师,通过与二位老师交谈,团队成员了解了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制作工艺、目前面临的困境。郭春奎老师非常热情的介绍了木版年画的起源:“木版年画距今400多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聊城本地的刻书业。后来来自山西和陕西的商人经京杭大运河来到聊城,把年画带来后,生意异常火爆,很快售空,这些商人的头脑很灵活,说能不能在聊城本地找到做年画的呢?发现聊城没有,聊城这带只有刻书的,后来发现刻图比刻汉字简单,所以说,慢慢的做买卖的一多,当地很受欢迎,所以慢慢从刻书业转成刻年画。刚开始咱们也不叫年画,包括全国各地也都不叫年画,叫什么呢,叫画章、叫门画、叫版画、叫画帖,它没有年画这一说。后来道光年间人们说既然过年的时候大家贴这东西,干脆就叫年画吧。从那时才有正式的年画称号。后来山西陕西的商人说,咱们得有一个休闲的地方呀,于是集资建了山陕会馆。”郭老师在向团队成员介绍时,眼神里充满欣慰。

图 2 团队成员与非遗传人郭贵阳老师交谈(张邦正 摄)

团队成员了解到,聊城地区盛产梨树,因而传统的东昌府木版年画取材于梨木,梨木含糖量高,易被虫蛀,不能直接雕刻,在锯板分割后,须在沸水中浸沤,将糖分渗出。浸沤后的梨木应堆在通风的室内阴干,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止木版开裂。绘制画稿、粘贴画稿是进行雕版前的最后一步。雕版时,传统手工艺讲究“拳刀”工艺,即右手半握拳,紧握拳刀,左手四指并拢固定版面,大拇指推行。所谓“拳刀”,以刀具需拳状握住而得名。线条的凸显要靠精致的刀法来呈现,拳刀由外向内用力,沿木版线条的外侧伐刀,大约呈30°夹角,挑刀紧随其后将木制挑出。郭春奎老师介绍到,用刀时讲究“陡刀立线”,即线条直立,深度适当。

图3 团队成员体验制作木版年画(张邦正 摄)

随后,郭贵阳老师又向团队成员介绍到,木版年画分为线版和色版,在上色时,东昌府木版年画讲究套印,即不同颜色的色版分别雕刻,一种颜色对应一种色版。在谈及目前面临的困境时,郭贵阳老师讲到“目前对于农村的传承人来讲,最大的问题还是生计问题,如果仅靠木版年画来维持生计,是比较不现实的,但是先辈们留下来的东西也不能把它丢掉。”

图4 团队成员与非遗传人郭春奎老师合影(张邦正 摄)

2023年8月3日,团队成员来到山东省聊城市定远寨镇民俗文化电商基地,在这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迎来新生,以电子商务的形式活跃于数字化互联网当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传统的东昌葫芦雕刻手工艺包括砑花工艺、微雕工艺、烙画工艺等,后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手工艺人在21世纪又发展出了新型的葫芦雕刻工艺:针画工艺。其中制成的葫芦产品包括亚腰葫芦、勒扎葫芦、范制葫芦等。

图5 团队成员体验葫芦雕刻(张邦正 摄)

据了解,定远寨镇民俗文化电商基地由客服室、直播室、运营室、接待室、烙画室等组成,电商基地依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为手工艺,依靠淘宝、抖音、快手等系列平台,采用“葫芦种植+研学+旅游观光+直播平台+民俗产品网络销售”的模式,雕刻的主题不限于“水浒108将”系列、“三国演义”系列。目前,民俗文化电商基地每日接单可达400余份、年销售量2万余个、年产值可达800万元。定远寨镇民俗文化电商基地的建立不仅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迎来新生,同时也为本地创造出大量的工作岗位,助力乡村振兴。

图6  “承嬗”团队开展“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公益课活动(张邦正 摄)

2023年8月5日,“承嬗”团队将学习、调研及访谈内容整理成课件,前往山东省聊城市东街学校开展以“东昌府木版年画、东昌葫芦雕刻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公益课活动,向小朋友们讲授本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课程内容包含了东昌府木版年画、东昌葫芦雕刻的基本知识、如何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官网”上查询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与文娱、传统文化与航天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

图7 小朋友们认真听讲(张邦正 摄)

随后,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们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都是小朋友们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庄面塑”的手艺,“郎庄面塑”用精麦面粉发面,发好后用捏、揉、粘等方法塑造出各种花样,然后蒸熟,上胶绘色,晒干即成。小朋友们用面粉捏造出各种卡通图案,传承非遗文化,体验非遗魅力。

图8 带领小朋友们参观体验“郎庄面塑”(张邦正 摄)

通过本次三下乡活动,团队成员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郭春奎老师、郭贵阳老师进行访谈,学习了聊城的历史、东昌府木版年画与东昌葫芦雕刻的起源与历史、制作工艺以及其面临的困境,并前往定远寨镇民俗文化电商基地进行调研,对新时代下数字化互联网化的非遗进行可行性分析,寻求破局之道。最后团队成员将调研结果整理成课件,并对小朋友开展“非遗与传统文化”的公益课活动,带领亲自动手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且与定远寨镇民俗文化电商基地展开合作,成立了“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美育基地”和“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山东新闻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山东新闻资讯网 shd.gz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